中新网北京6月25日电(记者刘育英)“2025第三届低代码无代码产业大会暨首届企业智能组装发展大会”6月25日在北京盛大举办。大会以“LCNC×AI,全民开发时代到来”为主题,聚焦低代码、无代码技术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趋势,吸引了来自全国软件开发、人工智能、企业数字化转型等领域的500余位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参会,共同探讨如何推动全民参与软件开发的新时代变革。
LCNC即低代码/无代码技术,其核心在于通过可视化界面与预置组件,将传统代码编写过程转化为“拖拉拽”式操作,极大降低Web/移动应用开发门槛。即使是非专业开发人员,也能基于该技术快速搭建业务系统。当前,随着AI技术在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等领域的突破性进展,以及我国“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政策导向,各地政府相继出台专项扶持政策,鼓励企业以“模块化、组件化”路径推进IT与业务转型,为低代码、无代码技术赋能企业组装化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生态。
在大会主旨演讲环节,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代晓慧重点介绍了协会的标准化工作成果。她指出,协会牵头制定的《低代码平台技术能力要求》《无代码开发通用规范》等多项团体标准,已在金融、政务、制造等12个重点行业完成试点应用。某国有银行基于这些标准搭建的低代码信贷审批系统,使业务流程优化效率提升40%,充分验证了标准在规范行业能力建设、推动技术规模化应用中的核心支撑作用。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首席专家石友康则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深层需求切入,他分析道:“当前企业正处于从‘数字化’向‘数智化’跃迁的关键节点,亟需打破技术与业务的壁垒。”他强调,未来需重点强化低代码技术与AI融合的技术规范研究,通过构建企业资产、技术平台、业务能力的解耦体系,实现资源的可复用与可编排。同时,要打通从技术创新到业务落地、价值转化的完整闭环,让更多业务人员能够参与到软件开发过程中,真正实现全民化开发。
本次大会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主办,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承办,期间重磅发布了《2025低代码&无代码产业双象限》《低代码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5年)》《无代码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5年)》等核心研究成果。其中,《2025低代码&无代码产业双象限》创新性地从技术成熟度与市场应用度两个维度,对行业内60余家代表性企业进行评估分析,为企业选型与技术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